2013“伯奇杯”中国创意摄影展征稿启事

 邹伯奇(1819—1869),清代科学家,广东南海大沥泌冲人,是一个博通“经史子集”诸学,且“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融会贯通”的百科全书式学者。他精于光学、天文学、数学、力学、声学等学科的研究,在地图绘测和各种天文器械制造等方面也颇有成就,是我国近代科学先驱,被推选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。
  邹伯奇不仅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,并在我国完成了照相术。他利用自己制造的照相机所拍的玻璃底片——自拍像,至今仍可清晰可见。他撰写的《摄影之器记》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,被世人称为“中国照相机之父”。邹伯奇的光学研究成果和其撰写的摄影文献对中国光学、摄影仪器的研制及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,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。
  为纪念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的重要贡献,体现邹伯奇的创新精神,弘扬培育“敢为人先、务实进取、开放兼容、敬业奉献”的精神,推动中国创意摄影的发展,发掘推出富有创新理念的摄影新人,中国摄影家协会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在2011、2012年共同举办“伯奇杯”中国创意摄影大展的基础上,再次启动这一备受关注的摄影活动,并着重突出广告摄影、插图摄影、创意沙龙等几个方向,欢迎广大摄影家、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。
主办单位:
  中国摄影家协会
 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
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“伯奇杯”中国创意摄影展组委会
承办单位:
  中国摄影报社
  佛山市南海区文体旅游局
 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
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“伯奇杯”中国创意摄影展组委会办公室
官方网站:中国摄影家协会网(http://www.cpanet.cn/)    腾讯图片频道(http://pp.qq.com
媒体支持:
  快拍快拍网
  国家摄影网
  新摄影网
 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
  视觉中国网

征集内容
  1.广告摄影方向:即以推介某种商品、服务理念或消费方式为目标的摄影作品。
  2.插图摄影方向:即向读者视觉化传达某种信息或观点的摄影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时装、美食、家居等类型,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新闻摄影作品的媒体使用图片。
  3.创意沙龙方向:着眼于视觉书写创造力,不属上述两个方向的其他创意摄影作品。

征集时间
  即日起至9月30日(以收到作品为准)

入展作品数量及稿酬
  1.收藏作品共12幅(组),其中:
  广告摄影方向收藏作品3幅(组),稿酬各20000元
  插图摄影方向收藏作品3幅(组),稿酬各20000元
  创意沙龙方向收藏作品6幅(组),稿酬各10000元
  2.学院特别收藏作品1幅(组),稿酬10000元,学院特别收藏作品提名2幅(组),稿酬各5000元。
  上述荣誉授予参评各个方向的由在校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。该项目与其他项目不重复授予荣誉。
  2.各个方向共评出优秀作品180-200幅(组),稿酬各500元。
  3.各个征稿方向如遇参评作品质量确实达不到相应水准,收藏作品可以经评委会决定予以空缺,空缺收藏作品的稿酬将全部用于增加相应数量的优秀作品,每幅(组)优秀作品稿酬额度不变。
  4.同一作者获优秀作品数量不限,获收藏作品的作者不得重复。
  5.以上均颁发荣誉证书,并作为申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条件之一。个人所得税由主办单位代扣代缴。

征稿细则
  1.全国范围广泛征集,体裁、题材不限。创意摄影强调结果,鼓励进行各种影像技法探索,进行理念等层面的创新。
  2.投稿作品创作时间不限(鼓励近年创作的新作品),黑白、彩色不限,单幅、组照均可。
  3.投稿作品使用的主要素材必须通过摄影手段获取,并保证其素材和创意是参评者所为。
  4.作者要为参评作品选择投稿参评方向。同一幅(组)作品不得投送不同方向。评委会有权调整参评作品的投稿方向并使之在调整后的方向中获得“收藏作品”等荣誉。
  5.投稿方式:
  (1)光盘投稿:
  作品以光盘(CD-R或DVD-R)形式提交,每幅作品文件名处标注作品信息,同时提供作者资料(word文档),包括:作者姓名、工作单位、通讯地址、邮编、手机、电子信箱等,每幅作品的文件量不大于500K,长边要求600—1000像素。组照算一幅,每组不超过8张。每幅作品均须注明作品标题,创意说明和作者姓名等联络信息。无作者资料的作品,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。
  (2)网络投稿:
  作者必须在腾讯网图片频道“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”专区注册(http://pp.qq.com)并按要求填写真实个人信息。主办单位保证不公开或泄露投稿个人非公开信息。投稿作品为jpg格式,每幅作品的文件量不大于500K,长边要求600—1000像素。对于投稿作品,工作人员将初步审核,符合要求的作品将放置于活动网站的作品展示页中。
  (3)光盘、网络不得重复投稿。
  5.作品入展后,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参评作品大图文件,用于举办展览和画册制作。
  6.大展实行作品公示制度,入展作品公布之前将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。中国摄影报、中国摄影家协会网、腾讯网图片频道、中国摄影报活动在线网将刊登入展作品精选及所有入展作者的名单。
  7.本次活动不收参加费,不退稿。对于所有入展作品,主办单位有权在出版画册、举办展览、相关宣传中使用,并不再支付稿酬。
  8.2011、2012“伯奇杯”全国创意摄影大展入展作品(包括组照中的任意一张)谢绝投稿。
  9. 谢绝本活动组委会和评委会成员及其亲属投稿。投稿者应保证对其所投作品拥有独立、完整、无歧义的著作权。凡上述保证落空导致相关纠纷的,一切法律责任均由投稿者本人承担。
  10.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。凡存在著作权问题,以及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等不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,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展资格、收回作品稿酬和荣誉证书,并在媒体上通报。
  11. 投稿作品在邮寄过程中损毁、灭失或迟到、未到的,主办单位不承担相关责任。
  12. 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。

作品评选
 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专家、学者进行评选。

投稿地址
  1.光盘作品投稿地址:
  北京市东四十二条48号《中国摄影报》社活动部“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”办公室收(100007)
  电话/传真:010—65251661
  联系人:夏雨欣
  2.网络作品投稿网址:
  腾讯网图片频道(http://pp.qq.com)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“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”

附件1:


“中国照相机之父”—— 邹伯奇


  邹伯奇(1819—1869)字特夫,号一鹗,中国清代科学家,广东南海大沥泌冲人,是一个博通“经史子集”诸学,且“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融会贯通”的百科全书式学者,他既对中国古代诗书、礼乐、光学,测绘和术数之学有所研究,也对西方天文、历法、数学、物理和仪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的研究造诣颇深,是我国近代科学先驱,被推选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。
  邹伯奇自幼聪敏过人,博学勤勉,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,献身学术。他精于数学、光学、天文学、力学、声学、测绘学等学科的研究,在地图绘测和各种天文、光学、力学、器械制造方面颇有成就,曾绘制出《皇舆全图》(全国各省图)、《广东省地图》,实地测绘《南海县地图》等,制造过望远镜、显微镜、照相机、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,测绘出各种天文图表和南北恒星图。现存广州市博物馆还收藏他拍摄制作的《自摄像》玻璃底片、七政仪、天球仪、望远镜、地图和《邹征君遗书》、《邹征君存稿》手稿。
  1835(清道光十五年)年,年仅17岁的邹伯奇就开始研究光学,有人以塔倒影的疑难问他,他钻研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有“阳燧照物,迫之则正,渐远则无所见,过此则倒,中间有物故也。”从而得到启发,深入研究光学,从墨翟《墨经》、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吸收他们的光学理论,发现了摄影原理,并撰写成《格术补》一书。透彻分析“小孔成像”的光学原理,他奇异地发现“日圆影圆,月缺影缺,影距孔近则小,影距孔远则大”。证明了光孔大小与成影的关系,即“孔束愈小,则影像愈清”的光学现象。还观察到小孔无论方、圆、三角,成影与物的原理相同。《格术补》是邹伯奇在物理方面的代表之作,是一部光学巨著,收录在《邹征君遗书》里,于1874(清同治十三年)年刊行。
  1844年(道光二十四年),26岁的邹伯奇在光学的研究之中撰写了《摄影之器记》。详细记载了他通过实践“验之室中之云影,飞鸟这之往来,而通其故。与阳燧倒影实为一理。”、“因用镜取火,忽悟其能摄诸形色也。急闭窗穴板验之,引申触类而作是器”等制作摄影器的经历。在《摄影之器记》中还记载说:“变而更之以木为箱,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,前面开孔安简,简口安镜而退进之,后面开窥孔,随意转移而观之,名曰摄影之器。”邹伯奇摄影器已具备了照相机的构造和摄影功能,是一台简易的照相机。
  在邹伯奇的散稿当中,有关摄影机的制作及光学,拍照成像的论述得极为详细,还有玻璃底片的作制及药物配方。邹伯奇在摄影器上安装“收光”(即光圈)与“弹簧活动”(即快门)以及自制感光的玻璃底片,更加完善的照相机,拍照成像。
  1844年,邹伯奇不仅发明、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,并在我国完成了照相术。他利用自己制造的照相机所拍的玻璃底片——自拍像,至今仍可清晰可见。他撰写的《摄影之器记》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,被世人称为“中国照相机之父”,邹伯奇的光学和摄影文献对中国光学、摄影仪器的研制及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,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