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岸四地摄影家走进新北川

 2011年6月16日,由四川省北川县委、县政府主办,中国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、台湾中华摄影艺术交流学会、港深珠澳摄影联盟策划并协办的“两岸四地摄影家走进新北川”大型摄影采风活动在新北川拉开了帷幕。北川县有关领导主持了活动开拍仪式并致辞,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胡颖、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庞大同、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达军、台湾中华摄影艺术交流学会理事长钟永和、中国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秦军校在仪式上讲话,表示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,并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
    2008年5月12日,是一个举国同悲的日子,死亡的阴霾笼罩了四川这片美丽的土地,位于地震断裂带的老北川县城更是伤亡惨重,短短时间之内化为一片废墟。而在三年之后的今天,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,慷慨支援的援建工作之后,新北川傲立于天府之国的一角,向祖国母亲展示着她凤凰涅槃般的新生。

两岸四地的摄影家合照


   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于志新、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、人民摄影报社副总编辑温晓晗、深圳特区报摄影部主任陈富、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梁继尧、港深珠澳摄影联盟秘书长黄明辉等在内的三十多位来自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中国内地和四川本土的资深摄影家齐聚新北川,用镜头记录在废墟之侧蒸蒸日上的新北川和它独特浓郁的羌族风情。主办方表示,希望通过这次聚焦式的摄影活动,能够更完整、更真实、历时性的记录北川,让更多的人不仅能了解灾难的北川,也能够看到新生的北川,崛起的北川。 
    6月17日上午,两岸四地摄影家们前往老北川县城遗址。摄影家们怀着沉痛的心情,在举行了简短的缅怀仪式之后,纷纷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这些灾难残留的印记。纵然时光逝去,三年前的历史性灾难,仍然触动了每一位摄影家心里那根柔软而紧绷的弦。坍塌的半座房屋、扭曲的水泥钢筋、巨大的裂缝,这些片段性的画面,在进入到摄影家们的镜头之时,摄影家们紧握相机的手也忍不住颤抖。而在老北川中学的遗址面前,五星红旗仍在废墟中迎风独立。那个空了的篮球筐,正如人们心中那个无法弥补的空白,让人无法忘怀。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编辑部主任黄焱红在遗址面前,忍不住感慨万千。他说道:“我19岁时在映秀当工人,对地震有一种无法解扣的情结。这次重返北川,仍然抑制不住心头的沉重。”而在新快报图片编辑郗慧晶的相机里,则记录了不少废墟之上新生的植物。那些与灰色钢筋形成鲜明对比的绿色植物,寓意了废墟掩盖不了新生的力量,灾难与创伤终将被人民的齐心协力抚平。 
   北川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,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魅力自然风光,也充盈着独特浓郁的羌族人文风情。之后两岸四地摄影家们兵分六路,分别深入到新北川县城、擂鼓镇、青片乡、吉娜羌寨、石椅羌寨等各个乡镇,进行为期三天的拍摄。这些视觉感官上的盛宴给予了摄影家们以丰富的灵感。

美丽的羌族姑娘

作为新北川县城拍摄队伍主力之一的胡颖主席,将镜头聚焦于重生纪念碑。纪念碑前嬉戏玩耍的孩子,脸上洋溢幸福笑容的父母,与重生纪念碑前的雕塑相映成趣,寓意深刻。胡颖主席说:将建筑与人物巧妙的融合到一块,不仅给予了影像以生机,更重要的是寓意着北川的新生,毫无矫饰地表现出了北川人民安乐祥和的新生活。

北川县下属的乡镇则大多地处偏僻,海拔较高,暴雨迷雾天气较多。而正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原因,这些羌寨大多保存了原始而古朴的风物人情。瓦片堆砌而成的羌族碉楼,色彩丰富的羌族服饰,能歌善舞的羌族姑娘,神态安详的羌族老人,在这片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生动而鲜活的存在。摄影家们背着十几斤重的摄影器材,行走于这些崎岖盘旋的蜀道上,全然忘记了路途的艰辛,乐此不疲地将羌族人民的种种生活细节定格在影像中。

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带病坚持了这次拍摄,正如他所说:这是一次辛苦的拍摄,却也是一次让人快乐的拍摄。是的,通过这次聚焦式的北川行摄影活动,以及随后的作品发布、结集、巡展等系列活动,将以影像的倾诉方式告诉人们: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,有过废墟掩埋、阴霾遍布,却也有绽放的花朵与笑容;在这片自强自立的土地上,有过伤痕累累的灾难北川,也有正在崛起、蒸蒸日上的新北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