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片时代的“PS”
来源/《中国摄影报》 卢宝华
一提起PS,有些人就开始怀念胶片时代,认为那时摄影人的技术水平、能力在按动快门那一刹那便定格于作品之上了。其实不然。胶片时代,也有“PS”。
胶片时代,摄影作品通过拍摄、冲洗、扩印三大步骤完成,拍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如果不经过冲洗和扩印,不要说出作品,就是想了解一下拍摄效果都有一定难度。图片的冲洗就相当于今天数码图片的存储,供拍摄者对图片进行质量上的检查、判断、挑选、处理。而扩印就相当于数码图片的后期处理,要经过修版、曝光控制等步骤。当对作品有特殊要求时,如天空中添加云彩、图片中加剪影、加花样边框和暗角等,更需要“PS”开实现,只不过当时多为手动。那时,冲洗、扩印一般交由专业的影像公司或技师来处理,也有一部分摄影师自己进行。或许没有电脑处理精准,但也为作品的呈现制造了偶然性。
胶片时代的“PS”技术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。而数码时代将摄影的整个过程交给了大众。目前,适当对图像进行一些曝光、色阶、色彩饱和、艺术特效的PS调整,已是解决数码成像低反差、低饱和度、低感光度等瓶颈问题的成熟手段。但即便如此,PS技术也有的放矢。那些通过挖补凑拼将图片原有结构、环境、状态、时效、色彩等进行改变的处理,是把摄影艺术变成制作艺术。